首頁 >農林牧漁> 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

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

時間:2025-11-06 14:24:00 來源:說植物網

  水稻生長需充足養(yǎng)分支撐,科學施肥能促進分蘗、灌漿,提升產量與品質。但實際種植中,很多農戶存在“重氮肥輕磷鉀”“盲目施肥”等問題,不僅增加成本,還可能導致水稻倒伏、病蟲害增多。掌握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的施肥方法與精準用量,是實現高效種植的核心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要點。

1_new.png

  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?

  1.施肥原則:按需供給,平衡養(yǎng)分

  水稻需肥遵循“前期促分蘗、中期穩(wěn)生長、后期保灌漿”原則,核心是平衡氮(N)、磷(P)、鉀(K),一般大田施肥比例為N:P?O?:K?O=1:0.5:0.8-1;同時補充鋅、硅等微量元素(尤其缺鋅土壤,需基施鋅肥),避免單一施肥導致養(yǎng)分失衡。

  2.分階段施肥方法與用量

  基肥:插秧前1-2天施入,占總施肥量的40%-50%,以有機肥+復合肥為主。中等肥力田塊,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-2000公斤+45%復合肥(N:P:K=15:15:15)25-30公斤,缺鋅田塊加施硫酸鋅1-1.5公斤;施肥后深耕翻土,使肥土混合均勻,為水稻苗期提供基礎養(yǎng)分。

  分蘗肥:插秧后7-10天施入,占總氮量的30%-35%,以速效氮肥為主,促進有效分蘗。每畝施尿素8-10公斤,若稻田肥力差、分蘗少,可搭配5-8公斤氯化鉀;施肥前保持3-5厘米淺水層,施肥后讓水自然落干,增強肥料吸收。

  穗肥:水稻孕穗期(劍葉露尖時)施入,占總施肥量的20%-25%,以氮鉀配合為主,防止早衰、促進穗大粒滿。每畝施尿素5-6公斤+氯化鉀8-10公斤,若水稻長勢過旺,減少氮肥用量或只施鉀肥;此時保持淺水層,避免干旱影響穗分化。

  粒肥:灌漿初期(稻穗抽出30%時)施入,占總氮量的5%-10%,以速效氮肥或葉面肥為主,提升千粒重。每畝施尿素2-3公斤,或噴施0.3%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(搭配0.2%尿素),若水稻長勢健壯,可省略粒肥,防止貪青晚熟。

  3.施肥注意事項:提升肥效,避免危害

  方式:基肥、分蘗肥、穗肥采用撒施(淺水層下),粒肥優(yōu)先葉面噴施(吸收快、減少土壤固定);避免在雨天施肥,防止肥料流失。

  土壤適配:沙質土壤保肥性差,需分次少量施肥;黏質土壤保肥性強,可適當減少施肥次數,避免后期脫肥。

2_new.png

  水稻施肥后出現葉片發(fā)黃、生長緩慢是什么原因?

  多因施肥不當導致,針對性處理:①肥料燒根:施肥過量或未與土壤混合,根系受損,需立即灌深水浸泡1-2天(稀釋肥料),之后排水保持淺水層,噴施葉面肥緩解;②缺素:缺氮葉片黃化、缺鉀葉尖焦枯、缺鋅葉片出現白斑,需根據癥狀補施對應肥料(缺氮補尿素、缺鉀補氯化鉀、缺鋅補硫酸鋅)。

  稻田能否只用化肥不用有機肥?

  不建議只用化肥,長期用化肥危害大:①土壤退化:導致土壤板結、透氣性差,降低保水保肥能力,長期會使水稻根系生長受阻;②養(yǎng)分失衡:化肥多為單一或復合肥,易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,影響水稻品質;③環(huán)境影響:未吸收的化肥隨水流失,可能污染水體。建議每年每畝施1500公斤以上有機肥,搭配化肥使用,改良土壤、提升肥效。


相關文章

養(yǎng)花知識
植物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