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
時間:2025-11-06 14:24:00 來源:說植物網
水稻生長需充足養(yǎng)分支撐,科學施肥能促進分蘗、灌漿,提升產量與品質。但實際種植中,很多農戶存在“重氮肥輕磷鉀”“盲目施肥”等問題,不僅增加成本,還可能導致水稻倒伏、病蟲害增多。掌握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的施肥方法與精準用量,是實現高效種植的核心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要點。

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?
1.施肥原則:按需供給,平衡養(yǎng)分
水稻需肥遵循“前期促分蘗、中期穩(wěn)生長、后期保灌漿”原則,核心是平衡氮(N)、磷(P)、鉀(K),一般大田施肥比例為N:P?O?:K?O=1:0.5:0.8-1;同時補充鋅、硅等微量元素(尤其缺鋅土壤,需基施鋅肥),避免單一施肥導致養(yǎng)分失衡。
2.分階段施肥方法與用量
基肥:插秧前1-2天施入,占總施肥量的40%-50%,以有機肥+復合肥為主。中等肥力田塊,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-2000公斤+45%復合肥(N:P:K=15:15:15)25-30公斤,缺鋅田塊加施硫酸鋅1-1.5公斤;施肥后深耕翻土,使肥土混合均勻,為水稻苗期提供基礎養(yǎng)分。
分蘗肥:插秧后7-10天施入,占總氮量的30%-35%,以速效氮肥為主,促進有效分蘗。每畝施尿素8-10公斤,若稻田肥力差、分蘗少,可搭配5-8公斤氯化鉀;施肥前保持3-5厘米淺水層,施肥后讓水自然落干,增強肥料吸收。
穗肥:水稻孕穗期(劍葉露尖時)施入,占總施肥量的20%-25%,以氮鉀配合為主,防止早衰、促進穗大粒滿。每畝施尿素5-6公斤+氯化鉀8-10公斤,若水稻長勢過旺,減少氮肥用量或只施鉀肥;此時保持淺水層,避免干旱影響穗分化。
粒肥:灌漿初期(稻穗抽出30%時)施入,占總氮量的5%-10%,以速效氮肥或葉面肥為主,提升千粒重。每畝施尿素2-3公斤,或噴施0.3%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(搭配0.2%尿素),若水稻長勢健壯,可省略粒肥,防止貪青晚熟。
3.施肥注意事項:提升肥效,避免危害
方式:基肥、分蘗肥、穗肥采用撒施(淺水層下),粒肥優(yōu)先葉面噴施(吸收快、減少土壤固定);避免在雨天施肥,防止肥料流失。
土壤適配:沙質土壤保肥性差,需分次少量施肥;黏質土壤保肥性強,可適當減少施肥次數,避免后期脫肥。

水稻施肥后出現葉片發(fā)黃、生長緩慢是什么原因?
多因施肥不當導致,針對性處理:①肥料燒根:施肥過量或未與土壤混合,根系受損,需立即灌深水浸泡1-2天(稀釋肥料),之后排水保持淺水層,噴施葉面肥緩解;②缺素:缺氮葉片黃化、缺鉀葉尖焦枯、缺鋅葉片出現白斑,需根據癥狀補施對應肥料(缺氮補尿素、缺鉀補氯化鉀、缺鋅補硫酸鋅)。
稻田能否只用化肥不用有機肥?
不建議只用化肥,長期用化肥危害大:①土壤退化:導致土壤板結、透氣性差,降低保水保肥能力,長期會使水稻根系生長受阻;②養(yǎng)分失衡:化肥多為單一或復合肥,易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,影響水稻品質;③環(huán)境影響:未吸收的化肥隨水流失,可能污染水體。建議每年每畝施1500公斤以上有機肥,搭配化肥使用,改良土壤、提升肥效。
相關文章
-
白菜蚜蟲最佳防治方法
白菜蚜蟲(又稱菜蚜)是危害白菜生長的主要害蟲,常群集在葉片背面、嫩莖上吸食汁液,導致葉片卷曲、發(fā)黃、生長停滯,還會傳播白菜病毒病,使減產幅度達30%以上。很多種植者嘗試防治卻因時機不對、方法單一,難以徹底控制蟲害。掌握“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”的策略,結合物理、生物、化學手段,才能高效防治蚜蟲,保障白菜優(yōu)質高產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方法。
2025-11-07 -
佛手瓜種植的時間與方法
佛手瓜外形獨特,口感清脆,可炒食、涼拌或做湯,且藤蔓長勢旺盛、葉片翠綠,兼具食用與觀賞價值,是不少家庭種植的優(yōu)選作物。但佛手瓜為熱帶亞熱帶作物,對溫度敏感,種植時間不當易凍傷幼苗,管理疏漏也會影響結果量。掌握科學的種植時間與方法,才能讓佛手瓜長勢旺、產量高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要點。
2025-11-07 -
玉米開始出穗多久成熟
玉米出穗(抽雄)是從營養(yǎng)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的標志,也是判斷成熟時間的重要節(jié)點。不少種植者想知道“出穗后多久能成熟”,以便規(guī)劃采收、晾曬時間,但玉米成熟周期受品種、氣候、管理等因素影響,并非固定數值。理清不同情況下的成熟規(guī)律,能幫助種植者精準把握采收時機,避免過早(籽粒不飽滿)或過晚(倒伏、霉變),下面詳細介紹相關要點。
2025-11-07 -
番薯種植需要
番薯(紅薯)因適應力強、營養(yǎng)價值高,成為不少家庭菜園和農田的優(yōu)選作物。但想種出高產、優(yōu)質的番薯,并非簡單埋入土壤即可——它對環(huán)境、物資及管理有明確需求,若忽略關鍵條件,易出現藤蔓旺長不結薯、薯塊畸形等問題。理清番薯種植所需的核心要素,是實現豐收的基礎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要點。
2025-11-07 -
番薯和紅薯的區(qū)別
在日常飲食中,番薯和紅薯是高頻出現的根莖類食物,不少人會糾結二者是否為同一種作物,甚至因名稱差異誤以為是不同品種。其實二者的關系的核心是“同物異名+品種細分”,地域稱呼、外觀細節(jié)等存在差異,但本質同屬一類作物。理清它們的區(qū)別,能更精準地選購和食用,下面詳細介紹相關要點。
2025-11-07 -
甘藍的種植方法和時間
甘藍(俗稱包菜、卷心菜)是餐桌上的常見蔬菜,可炒食、涼拌或腌制,且耐寒耐儲,適合家庭菜園與大田種植。但甘藍種植對時間和管理要求較高,若播種過早易抽薹,過晚則結球??;管理疏漏還會導致病蟲害頻發(fā)。掌握科學的種植時間與方法,是收獲優(yōu)質甘藍的關鍵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要點。
2025-11-06 -
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
水稻生長需充足養(yǎng)分支撐,科學施肥能促進分蘗、灌漿,提升產量與品質。但實際種植中,很多農戶存在“重氮肥輕磷鉀”“盲目施肥”等問題,不僅增加成本,還可能導致水稻倒伏、病蟲害增多。掌握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的施肥方法與精準用量,是實現高效種植的核心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要點。
2025-11-06 -
黃豆怎么發(fā)豆芽
黃豆芽是家常食材里的“百搭選手”,清炒、涼拌、做湯都鮮嫩可口,還富含膳食纖維與植物蛋白。在家發(fā)黃豆芽不僅成本低,還能避免添加劑,吃得更放心。但不少人嘗試時,常因操作不當導致豆芽發(fā)霉、芽體瘦弱,或因澆水、控溫不到位影響口感。其實掌握簡單的步驟和細節(jié),就能輕松發(fā)好飽滿脆嫩的黃豆芽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方法。
2025-11-06 -
黃瓜怎么種植和管理
黃瓜口感脆嫩、水分充足,是餐桌上的常見蔬菜,可涼拌、炒菜、做湯,且生長周期短,適合家庭種植。但很多新手種植時,常因播種時機不對、水肥管理不當,出現幼苗徒長、坐果少、病害頻發(fā)等問題。掌握科學的種植方法與管理技巧,才能讓黃瓜長勢旺盛、高產優(yōu)質,下面詳細介紹具體要點。
2025-11-06 -
黃桃什么季節(jié)成熟
黃桃憑借金黃飽滿的果肉、香甜濃郁的口感,成為夏季備受追捧的水果,無論是鮮食還是制作罐頭、果脯,都深受喜愛。但黃桃成熟時間受品種、地域影響較大,且最佳嘗鮮期較短,不少人因不清楚具體成熟季節(jié),要么買到未熟的酸澀果實,要么錯過鮮食時機。其實通過品種特性與地域分布,就能精準把握黃桃成熟節(jié)點,下面詳細介紹相關要點。
2025-11-06